目前分類:宗教神話 (61)
- Jan 15 Wed 2025 10:13
箭藝與禪心
- Jan 22 Sat 2022 13:15
我真正的家,就在當下——一行禪師的生命故事與教導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是一個奇蹟。越南的寺廟都有一口大鐘,而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梅村,也會定時敲起鐘聲。當鐘聲響起,就是大家停止手邊工作與思考,並專注於呼吸,讓身體回到自己的家的時候。回到當下可以體會到此刻的安詳,並讓內在感到平靜。這也是禪師一生所奉行的「將正念融入至日常生活」。
- Jan 04 Tue 2022 12:09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
達賴喇嘛尊者先對龍樹有關十二緣起支的篇章(《中論》第26品)給予注釋,詳述根本無明如何把我們自己本身和環繞在周圍的世界執為自性真實;接著陳述《中論》第18品,龍樹對於佛陀有關「我和無我」的分析,說明空性就是一切事物的究竟存在模式。最後,《中論》中最重要的一品第24品,解釋龍樹關於一切現象的自性存在是空性的論證。達賴喇嘛說,透過一種客觀、帶有好奇的批判心,從事謹慎的分析,才真的成為佛教徒精神活動那層意義的「法」。
- Jan 01 Sat 2022 12:05
仁波切說二諦:《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一如鳥之雙翼,當世俗與勝義、表相與實相、了義與不了義,這看似相對但從未分離的兩邊,圓滿的相融,如雙翼般均衡揮舞,我們就有機會又了義又接地氣,又智慧又有人味。這是《仁波切說二諦》教我們學會的事。
此外,明白「空」是一回事,禪修「空」又是一回事。如何融會這兩件事,正是本書的目的。全書直指各佛教思想學派的不同重點見解,融貫當代的科學概念,結合即席問答和禪修指導練習,非常簡潔輕巧地讓你在空性中「解行合一」。
- Dec 30 Thu 2021 09:39
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
由於這是提綱挈領性的講義,所以本書涉及的內容甚廣。從一行禪師禪法的核心概念──「正念」出發,闡述了禪宗的基本世界觀,包括無我性空、諸法緣起、互即互入、重在體驗等觀點,同時旁徵博引,講解公案的意義、效用和參究方法,並簡明扼要地介紹佛教、禪宗的歷史和基本經典。此外,傳統佛教的般若、中觀、唯識諸學透過一行禪師清新優美的筆調重新詮釋後,古今中西,全都圓融無礙。相信讀者──無論是不是佛教徒──不僅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有關禪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從閱讀本書中獲得一種禪的直接體驗。
- Apr 12 Mon 2021 08:56
禪的正門
為什要要習禪?禪為什麼不是宗教?它與眾不同的修行法門是什麼?在本書中,山田禪師以平易近人的故事和公案為習禪者循循善誘,亦點出「只管打坐」的修禪要旨,並實際解說坐禪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入門,體會禪的奧妙。
- Mar 10 Wed 2021 15:45
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教你從痛苦中提煉人生
這是一本能斷青春之痛,讓正在年輕的人和年輕過的人,躍出逆境、圓滿前程的開示錄,
為愛情、理想、成功失敗、做人處事、信念等各種人生疑惑,提供佛法上的解答。
- Feb 17 Wed 2021 11:18
洞山指月
南師除了對禪宗的發展、演變講得極為詳盡外,更罕見的是,南師對修持和悟道,表達了其獨到的看法。暮鼓晨鐘的警語,諄諄告誡的言辭,對真心修行的人,實金玉之珍貴,肺腑之良言。
雖然禪宗祖師們的努力和成就,使禪的精華融入並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燦爛了我們的歷史,但禪宗的演變,對於圓明清淨自性的佛法,禪宗所用單刀直入的法門,已被破壞了,修法之路,南師認為必須要走復古修持的方法,才會成功,而《指月錄》便是必讀的經典。
- Aug 31 Mon 2020 21:52
難以勸誡的勇氣
然而,即便刻苦的修行環境、給予自己高壓密集的修習進度,沒有讓熊仁謙放棄修習佛法,他卻更深刻體認,自己最想要的是沉浸於如海的佛法智慧中。於是他毅然割捨可得的前景,選擇還俗,專心致力於宣揚佛理、翻譯佛教經典,同時創辦YouTube頻道快樂大學,試圖從印度哲學的觀點、以心理學和社會學為佐證,處理現代議題及人生課題。
在熊仁謙既有的人生經歷中,可見一連串破立、判斷、割捨、選擇的歷程,對他而言,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重點在於你能否聚合讓這件事情發生的因緣。我要、我敢、我爭取,舊有的框架、自我設限、失去的恐懼,都無法,也不該成為牽絆自己前進的阻力。
- Feb 24 Mon 2020 22:19
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辯經・辨人生》中的重點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作為個人修練的指標。但是,這樣的修行結果是:痛苦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原始佛法的修行觀是在追求「終結」輪迴。
- Nov 09 Fri 2018 18:12
禪與日本文化
本書的雛型,是鈴木一九三六年參加倫敦的世界信仰大會後,在英國各大學演講時的英文講稿內容。按本書的敘述,鈴木認為所謂的禪是,去除儀式、教條或來自種族的特殊心理習性的表面理解,而去理解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那即是「般若」(超越的智慧)與「大悲」(愛)。同時禪也是引導我們覺知般若的方法。但那不是科學的、抽象的,而是重視個人體驗、直覺的理解方法。所以,禪源於我們存在的深處,是種超越的孤高(不執着)的精神、氛圍和「一即多,多即一」的思惟。
- Mar 23 Fri 2018 14:02
為什麼學佛?蔣揚仁欽帶你認識佛法的十七堂智慧課
佛法是一柄智慧劍,斬斷時時生起的煩惱,斷絕累世的業與痛苦,
學佛,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善用今生,圓滿俱足。
- Mar 14 Wed 2018 16:15
直面生死的告白:一位曹洞宗禪僧的出家緣由與說法
◆「我為什麼是我?」
◆「此生所為何來?」
- Oct 28 Sat 2017 10:06
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
《金剛經》是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只是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就能使你強大。
- Oct 14 Sat 2017 11:20
南懷瑾禪學講座(下)
「禪」以佛學做基礎,可是並不是佛教,它離開了宗教的形式,脫掉了宗教的外衣,也擺脫了神祕的觀念。真正佛學的精華,與中華文化儒家、道家的精華融匯,抉其英、咀其華,去其糟粕,脫穎而出,慧心獨運而能風流千古的,便是「禪宗」。
- Oct 06 Fri 2017 19:37
南懷瑾禪學講座(上)
「禪」以佛學做基礎,可是並不是佛教,它離開了宗教的形式,脫掉了宗教的外衣,也擺脫了神祕的觀念。真正佛學的精華,與中華文化儒家、道家的精華融匯,抉其英、咀其華,去其糟粕,脫穎而出,慧心獨運而能風流千古的,便是「禪宗」。
- Sep 30 Sat 2017 10:57
鈴木大拙禪學入門
世界級的禪學權威「鈴木大拙」以其對東西方哲學的修養為背景,將禪學融合於西方哲學領域,他從禪的內部來解說禪,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學觀點對禪進行臆測,但又超越了舊禪師所運用的打破語言概念的個體直覺方式,吸收了現代的思想方法,使禪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較廣泛的基礎上得到交流。由於他對禪學的宣揚,使得西方世界開始對日本佛教產生興趣,也刺激了日本人對佛教的再度關注。他對於禪學最大的貢獻在於編輯與翻譯禪宗著作,並在自己論禪的作品中把禪學與科學、神秘主義相聯繫,從而激起西方世界對禪學的普遍興趣。
本書可以瞭解鈴木大拙研究禪學的基本觀點與大體面貌,內容集中在禪宗思想意義的闡發,少了一般宗教思想書籍冗長的歷史資料與學術性的考驗,本書也是鈴木大拙研究最具時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淺出的筆觸下,讓本書成為禪學入門最普及的指引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