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晉、秦、燕、鄭、宋、衛、陳、蔡、吳、越、中山、巴、蜀……,本書以春秋五霸為主要線索,時間跨度由西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鎬京開始,到西元前453年三家分晉結束。串起春秋300年,全面展現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從政治、軍事、地理、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講述春秋300年亂世,封建制在高峰處開始瓦解,改革在積蓄之中,歷史即將走進前所未有的新篇章——戰國,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黃金時代。
目前分類:史地 (43)
- Mar 18 Tue 2025 12:52
故事春秋:爭霸300年,分崩離析下的百家爭鳴
- Jul 12 Tue 2022 10:04
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
隋煬帝開通了南北大運河,三征高句麗,北巡突厥,修建洛陽城……為什麼立下了豐功偉業卻只能遺臭萬年?甚至煬帝被殺時,連他的妻子蕭皇后都袖手旁觀,也不像某位紅顏知己那樣從夫而死,只是跟宮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後事。
- Jan 11 Tue 2022 20:56
易中天中華史23:大航海時代
- Nov 11 Wed 2020 21:54
易中天中華史:嚴嵩與張居正
- Jul 18 Thu 2019 09:49
刀爾登讀史 肆:亦搖亦點頭
他在書中說,每讀一本書,我們就多了些知識,更多了一些「已知的未知」,當我們將精神世界的邊際向前推進一寸,未知世界的規模便擴大了一尺,這是折磨,卻也是閱讀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也讓刀爾登癡迷了數十年。
更流行一點的閱讀功課,談到「為孩子找書讀」,刀爾登則自述:「我曾為兒子挑選讀物。我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他喜歡的,我不一定看得上。這頗令人苦惱。後來我就想開了,不論什麼,只要不讓心田荒著,總有些好處吧。話雖如此,我們仍要挑選。我們認為某些種子比另一些更好,我們便挑選它們,這不意味著我們永遠是對的,這只意味著我們有義務傳遞經驗,正如結種是植物的義務。」
至於成人的讀者、啟蒙之後的書目,刀爾登聊著那本基本上沒什麼人真正讀完的世界經典《尤利西斯》、在《湖濱散記》中叨絮不斷的梭羅、那嫉惡如仇且罵人無數的魯迅。對於還在堅持閱讀的你,總能在刀爾登的文章中發現令你會心一笑的段落,並從中獲得一些心靈上啟發與慰藉。
- Apr 21 Sun 2019 19:42
刀爾登讀史 貳:舊山河
- Apr 16 Tue 2019 12:19
易中天中華史:朱明王朝
朱明王朝,是徹頭徹尾的朱姓王朝:皇帝們恣意任性;大臣們淪為家奴;文字獄和太監擅權層出不窮;錦衣衛和東西廠無孔不入。
而在皇權的邊緣,南國富庶,人物風流。繁華的城鎮裡經濟活躍,並催生了多樣而新穎的市井文化。
從廟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 Mar 27 Wed 2019 15:58
刀爾登讀史 壹:中國好人
在《中國好人》一書中,刀爾登不僅以豐富的學養,為讀者開拓新的閱史視角,更傳承中國文人以文針貶的義務感,在審視這些文人偶像與批鬥對象的歷史人物時,不執著於得出什麼「真理」來訓人,它能讓讀者在各種殷鑑之中更加了解人情事理中的所以然,同時保有思考的餘裕,省思歷朝歷代的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關係間,存在著什麼細節與處境。
- Nov 06 Tue 2018 10:44
易中天說三國:還原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的歷史面目
漢室傾頹,戰亂連綿;群雄逐鹿,天下三分。
這段由於《三國演義》的妙筆生花而家喻戶曉的歷史,
- Jun 18 Mon 2018 21:34
易中天中華史:鐵血蒙元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橫空出世,蒙古鐵騎在短短幾十年間席捲歐亞大陸。 他們從何而來?是天選之子還是曇花一現的攪局者?世界文明格局重新洗牌,中華歷史的車輪又將駛向何方?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於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 May 27 Sun 2018 21:54
風流南宋
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現已出版前十九卷。
- Jan 21 Sun 2018 13:39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我們不喜歡『弱』,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它有善良、堅忍、寬容、真誠……甚至曠達。」——王浩一
- Apr 22 Sat 2017 11:42
易中天中華史第十八卷:王安石變法
面對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機,新即位的年輕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國威。他需要一場革新,更需要一個幫手。才華橫溢的王安石登上了變法舞臺,他網羅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動變法的相關機構,一系列新法迅速展開。不料改革願望雖好,執行起來卻弊端不斷。反對派群起而攻,王安石兩度罷相,堅決要求守護祖宗家法的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理智的蘇東坡新舊兩邊都不討好,幾乎因“烏台詩案”而喪命。一群聰明正直的政治家,最終卻讓變法淪為一場拉鋸混戰,大宋王朝的命運也因此被改變。
- Mar 31 Fri 2017 14:26
英雄的頓挫學:王浩一的歷史筆記【肆】
頓挫,是人生最佳成長的特效藥,
讓英雄蛻變成謙卑、有包容力的強者。
- Mar 19 Sun 2017 15:51
英雄的權謀力:王浩一的歷史筆記【伍】
英雄內心深處的中道價值,所顯示出來的影響力。
- Mar 10 Fri 2017 22:22
勝之道:十位名將與十場戰役印證孫子兵法致勝思維
這是一個巨變時代,有太多前所未遇的狀況隨時出現。
在變,與不變之間,該如何因應取勝?
- Nov 13 Sun 2016 18:41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二十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告訴你(50年重版出來經典版)
《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是二十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一套歷史著作,因為淺顯易懂卻又見解深入,被推崇為「二十世紀的《史記》」、「評論人類文明的《離騷》」這部鉅著多達11卷,涵蓋了每個時代、從東方到西方各國的經濟、政治、宗教、文學、哲學、藝術、音樂等領域。
- Oct 09 Sun 2016 12:49
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
- Aug 15 Mon 2016 14:41
雄圖霸業:天之驕子漢武帝的不世之功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資治通鑒》卷二十二
元封元年泰山的封禪大典(西元前110年),是漢武帝功成名就的具體象徵。這一年,他才四十七歲。實際上漢武帝的基礎十年前就已奠定。打從十六歲登基之後,便大刀闊斧的進行前所未有的革新:尊儒,從秦政變為漢政,獨尊儒術思想統一;推恩,削弱各王國勢力,集權中央開拓王權;舉賢,從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政治;討伐匈奴,東征西討收夷狄為華夏。帝國巍然屹立,霸業風生水起。然而在這些不世之功背後又有多少血淚經驗與慘痛教訓,嚴刑峻法之下,酷吏橫行歷任宰相幾無善終,外戚干政層出不窮禍延子嗣,輪台下詔罪己留下千古疑團,看似天之驕子的他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帝王?
- Jul 25 Mon 2016 12:19
易中天中華史:安史之亂
結束了唐中宗、唐睿宗時期的混亂局面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權力。年輕的皇帝勵精圖治,起用姚崇和宋璟為相、宇文融理財、張說輔政,大唐帝國在建國將近百年之后,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如此盛世,讓日漸年邁的唐玄宗志得意滿,他沉醉於《霓裳羽衣曲》,痴迷於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前有李林甫秉政,后又楊國忠擅權,而邊地胡人出身的安祿山則一點點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起兵范陽,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又艱辛。安史之亂后,宦官專權、朝臣內訌、藩鎮割據、胡人添堵,大唐勉強支撐,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又踹了王朝一腳,公元907年,大唐王朝滅亡。從此,人們只能夢回盛世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