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長工頭堅多次遊訪京都,深深感受這座城市的節氣、氣氛、氣質。為了回應自己身為旅人對這迷人古都的好奇,醉心歷史的他親身踏訪七十多處景點,細細品味京都的獨有氣韻──儘管歷經多次戰亂、天災,卻一再如浴火鳳凰煥然新生,始終保持從容底氣。
工頭堅以時期為次序,串接起旅人耳熟的各色名勝,一一探尋千年古風底蘊,亦不忘在旅行中體會現代時尚魅力。這趟京都身世之旅,從平安京前的先民氏族與神話開始,貫穿奠定重要基礎的平安時代,走過鎌倉到江戶時代的興衰起落,並一路漫遊到明治維新之後的現代風貌,帶你看見今日景致,如何在時間甬道中發展成形;而各色具足輕重的歷史要角,亦紛紛現身登場。
本書是工頭堅走讀京都一千三百多年的紀行,也是一份為所有旅人開展時光旅行的請帖:邀請你以此為起點,走進你自己的京都時光。
目前分類:社會人文 (21)
- Jan 23 Thu 2025 15:32
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從飛鳥時代到昭和地景,走讀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
- Mar 05 Fri 2021 11:32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桑德爾細細爬梳這一切的根源,述說菁英才德思想是如何創造出平等的假象,帶領讀者深度思辨──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成功」,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與尊嚴的社會,甚至面對疫情的挑戰?他從三大層面提出擲地有聲的討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價值與尊嚴、重新反思成功的意義;並提醒我們保持謙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積極討論能夠讓社會更公平、更正義的具體作為。
這是混亂世局中,我們都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無論在政界、社群或是教室,我們都能夠藉由書中的思辨,一起提升公共利益,讓每一個人都真正擁有尊嚴和幸福。
- Feb 25 Thu 2021 11:18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理查.桑內特作品集2】
桑內特所談論的匠人,包括藝術家、程式設計師、醫師、科學家等,甚至教養子女的心法、培養公民集體參與以解決客觀問題的能力,都是需要學習的「匠藝」。但新經濟制度偏重即戰力與成果的功利性,往往漠視過程,吝於投入長期培訓成本,優秀的匠人在競爭壓力下難以得到報償,匠人精神與尊嚴因而遭到破壞。
在本書中,桑內特對現代社會的工作評價標準提出質疑,企圖喚回人人內心深處的匠人精神。他指出漢娜.鄂蘭截然劃分「勞動之獸」與「創造之人」的謬誤,重新審視匠藝涉及的頭腦與手之間的密切關聯,闡明手工勞動絕非無關創新的低階技能。
- Nov 30 Mon 2020 13:46
兩種文化:從科學人文的分道揚鑣到跨領域知識的倡議,史諾重新思索人類知識本質(60年經典再現版)
此外,進入21世紀後,學科的跨領域研究成為顯學。社會上,網絡資訊使得知識取得更容易,使得人人都成為可以信手拈來的文藝復興人,跨領域能力受到重視,斜槓青年的誕生也可是此一表徵。但也有人認為尊重專業有其重要性,素人專家的危險更甚於無知者。關於知識的學習與傳播,尚有許多值得思索之處。
因此,回首史諾的兩種文化,雖不精確,但他提出的問題與指出的方向,依舊能讓我們重新思索在高等教育與普及知識各層面,人類面對知識的學習與發展,應當往何種方向邁進。
- Jan 17 Fri 2020 16:38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這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書,足以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帶領你建立新的思維習慣。基於真實認知的世界觀,國際組織能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得更有效率;企業能運籌帷幄,找出未來商機;我們也能懷抱更少擔憂,看見更多希望。
- Aug 09 Fri 2019 19:26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幾千年來,不管是中國人、印度人或是埃及人,都面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戰爭。這三個問題永遠都是人們的心頭大患。但是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竟然已經成功遏制了饑荒、瘟疫和戰爭!當然這些問題還算不上完全解決,但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付的挑戰」了。我們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祇或聖人來解救人類,而已經相當瞭解,該怎樣做就能預防饑荒、瘟疫和戰爭,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如今,人類面臨的是三大新議題:
第一、當「死亡」將逐步走向末日,長生不老之夢可能實現,人們該如何面對?
第二、當幸福快樂成為天賦人權,個人主義凌駕國族主義,社會將如何變遷?
第三、當生物醫學工程、半機械人工程、無機生命工程持續進展,人類將從「智人」的位階躍升成為「神人」(Homo Deus),形同握有上帝的權力,那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將會如何?
- Aug 04 Sun 2019 16:38
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要理解人的行為,必先理解人性最根本的矛盾:「自利」與「利他」,《國富論》作者、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早於兩百年前在《道德情操論》中精闢剖析。
本書以現代生活案例重新演繹其核心精髓,揭開人性本質,指引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 Aug 03 Sat 2019 19:40
解讀大未來:AI與階級差距,終將毀滅人類世界?
國際新聞記者大野和基親自採訪全球8位重量級知識先驅,從他們的論述、對談之間,讀者宛如親臨演化生物學、歷史、經濟等各界佼佼者的講堂,透過名家之眼,一窺未來世界可能的樣貌,以及攸關生存的關鍵議題。
- Apr 17 Wed 2019 17:27
多樣性:認識自己,接納別人,一場社會科學之旅
第一個故事〈少了一顆鈕釦的米娜,與魔法師卡茲〉
天生少了一顆鈕釦的米娜,自覺和別人不同,也被同伴嘲笑,她帶著缺憾,踏上了尋找完整自我的旅程……
米娜獨自一人前往魔法島,想要找到魔法師卡茲,幫她找回少掉的那顆鈕釦。在魔法島上,米娜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各種難題,驚險地通過三個關卡,最後終於見到了魔法師,結果……
故事裡還穿插許多社會科學謎題(例如邏輯學、自我認同、多樣性、自我實現的預言、囚犯的困境、康德的道德哲學、統計的選擇偏差等等),很適合對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探索。
第二個故事〈獅子與老鼠〉,是源自伊索寓言。在一個大學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對話,討論日本與美國版本的〈獅子與老鼠〉故事有何差異,進而討論日本與美國的文化社會規範、人際互動方式的不同,如何影響到人們看世界的方式。
在其中,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索,如何以自由的心態、批判的精神,來思考社會的道德規範。養兒育女應該用何種態度?為什麼會有霸凌現象?物質主義對於年輕人有何影響?美國的「罪感文化」vs.日本的「恥感文化」等等,不同文化的不同處理方式,帶來更多有趣的思考。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說這兩個故事?則是更大的一個謎。全書所隱含的「多樣性」(diversity)這個主題,從小女孩米娜的自我認同,到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認同,如何能互相包容與共存,正是社會學的終極關懷。自然界本來就擁有豐富的多樣性,人類社會其實也一樣,正因為每個人都不同,人才是人,這是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人類得以進步的泉源。
本書呈現人、價值與社會道德規範的多元面向,表面上看似寓言故事一般輕鬆,卻暗喻著生命的意義與人生哲理。這個世界擁有多樣化的寶藏,人們也應具備多樣化的心態,來享受我們的人生。這本書也暗喻著「容納百川的大器,有助於社會進步」。
- Apr 06 Sat 2019 08:48
你不知道的馬克思:精選原典,理解資本主義,尋找改造社會的動力
和一般解讀馬克思的著作不同,本書是第一本將馬克思的核心思想,例如人應該如何生活、資本主義如何運作、勞動與工時問題、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等,依原典分類摘錄並加以詮釋的著作。每個主題都有一篇導讀,帶領讀者從宏觀的視野理解馬克思和當代社會的關聯,並掌握馬克思極具爆發力的思想火花。
如果你對馬克思的學說已相當熟悉,這本書為你整理出重要的原典段落;如果你剛開始接觸馬克思,這本書既有原典的忠實度,又有學者的解說導讀,是最快速精確的入門讀物。
- Sep 04 Tue 2018 22:24
21世紀的21堂課
在《人類大歷史》,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識,深刻闡述了人類簡史;
在《人類大命運》,哈拉瑞則以他「先見之明」的睿智,為我們預示了未來簡史。
- Jul 26 Thu 2018 15:43
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韓國MBC記者提供的鏡子
由韓國獨立媒體「打破新聞」製作的紀錄片《共犯們》,報導韓國兩大公共電視台的罷工實況,在影片的最後,本書作者、長期參與罷工的李容馬,被問到行動的意義時,回答說:「在黑暗的時代,我們沒有選擇沈默,這就是意義了。」書中也提到有人問他為何不退出工會,他回答:「我沒有那樣活過⋯⋯」
- May 04 Thu 2017 13:07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
權利是給知道的人,
若不知道它是什麼,又如何參與討論,為自己和他人發聲?
- Aug 21 Sun 2016 21:21
挪威人教我,比競爭力更重要的事:重新定義「成功人生」的學習之路
在台灣,我們汲汲追求成功、勝利、財富、地位、競爭力,卻是不斷虛耗空轉、心靈空虛;反觀挪威,雖有石油資源作為重要的國家基礎經濟、民生福利支柱,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挪威人的人格特質,每個人都可以是可靠之人,獨立思考之人,重視人權之人,造就一個穩固、安定、平等的社會。他們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也和亞洲的普遍價值觀不同,社會的整體利益大於個人的財富累積,家庭與孩童則是永遠的絕對優先。
- Mar 22 Tue 2016 19:07
韌性:絕境逆襲者的心智戰書
在遭遇重大事件時,人們容易傾向「悲觀」並陷入一種「絕望」的狀態。但有些受創者不僅復原,還會比之前更好,他們不僅往前邁進,還以更精彩的方式超越過去的生活。這些「超越」自身復原能力,將個人遭遇的悲劇轉化成改變的動力,在最艱難的絕境「逆襲」的人,我們便稱之為「超凡適存者(supersurvivors)」。
- Feb 28 Sun 2016 22:26
隱系人類:浮誇世界裡的沉默菁英
在微名氣時代,「隱系人類」憑甚麼能夠安靜低調的改變這世界?
十種隱系工作現場直擊
- Feb 28 Sun 2016 22:23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
關於人生,關於人際,關於生涯,關於生死……你做好準備了嗎?
- Jan 24 Sun 2016 16:19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
- Oct 27 Tue 2015 10:14
失控的佔有慾:人類為什麼汙染世界?
關於「玷汙」的一段歷史與兩種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