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志編著的這本《心經通解》從一個臨床醫生的角度,以儒道醫對生命的認識闡述《心經》這部佛家經典,帶領讀者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重新認識《心經》,以及中國不同文化流派之間的聯繫和差別。藉此更好地認識生命,進而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
目前分類:醫論醫話 (61)
- Dec 26 Thu 2024 12:36
心經通解
- Jul 14 Wed 2021 15:02
中醫扶陽摘記
倪老師醫文,關於各疾病的沿革及治法
- May 04 Tue 2021 10:27
精神健康中醫講堂:心身醫學與形、氣、神的自我調理精要
- Apr 15 Thu 2021 14:21
醫學特見記:沈紹九醫話
- Dec 22 Tue 2020 13:21
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
- Apr 05 Fri 2019 15:07
十年一覺經方夢
- Mar 06 Wed 2019 15:51
老匋讀醫隨筆
- Jan 21 Mon 2019 21:38
沂源山區從醫記
- Jan 15 Tue 2019 11:37
胡希恕經方醫學:六經入門講記
- Dec 29 Sat 2018 11:03
劉完素
李海玉,女,1975年出生,遼寧省瀋陽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從事病因理論、“火”的理論、痰病理論等中醫基礎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研究。作為國醫大師陸廣莘學術思想傳承博士後,主編《國醫大師陸廣莘學術經驗集:創生性實踐的“健康醫學”論》。《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 Dec 26 Wed 2018 15:53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李中梓
- Nov 30 Fri 2018 15:03
中醫傳承思辨錄:跟師劉渡舟胡希恕許振寰學醫暨臨證四十年手記
- Oct 18 Thu 2018 15:24
聽名師講中醫診斷
- Sep 05 Wed 2018 14:21
中醫擂台
本书为中医小说普及系列丛书之一,采用中医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常见疾病的真实案例,语言通俗易懂,达到了宣传和教授中医药学知识的目的。
作者将传统汤药配合调动患者锻炼身体的模式称为中医擂台,本书介绍的治疗正是以经方加减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常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令患者不仅疾病得以痊愈,而且锻炼意志、调节心性。
- Aug 16 Thu 2018 15:17
張志遠臨證七十年日知錄(續編)
- Jul 25 Wed 2018 07:02
走近胡希恕
胡希恕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傷寒思想家、中醫臨床家、師承教育家。其經方學說尤其注重“謹守病機”,開創了以“八綱氣血”為核心的“六經—八綱—方證”辨證體系。作為“謹守病機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與 “臟腑經絡派”代表的劉渡舟先生、“方證藥證派”代表的葉橘泉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傷寒學術史上的三座高峰。本書是眾弟子回憶胡老學術的經驗集。
作者簡介:馮世綸,男,主任醫師,教授,曾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男科分會委員、皮膚美容專業委員會常委和中國骨質疏鬆雜誌編委等職。 學習工作經歷:早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從醫50餘年,師承董建華、趙紹琴、胡希恕等名老中醫,先後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專業特長:擅長經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內分泌病、熱性病、咳喘、皮膚病等。發表了《傷寒雜病論溯源》等論文,出版了《經方傳真》等專著5部,為繼承和發展經方醫學做出了貢獻。 曾多次獲得國家和部級獎勵。
- Jul 11 Wed 2018 14:49
拍案叫絕
- Jul 08 Sun 2018 11:58
芍藥先生
- Dec 29 Fri 2017 16:54
小舍醫話 跟師高建忠隨筆
- Dec 29 Fri 2017 16:45
中國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吳鞠通
劉寨華編著的《吳鞠通》以吳鞠通的三焦辨證綱領、溫病學術特色及臨證經驗為主線,論述了吳鞠通溫病三焦辨證體系的理論構成、治則治法、方藥運用特點、典型醫案,以及後世對溫病三焦辨證的繼承與發揮等。同時,還論述了吳鞠通“救陰保津”“顧護脾胃”的學術觀點,常用的保津液、護脾胃方法等。在以往相關研究基礎上,闡述了吳鞠通學術思想對後世內科、婦科、兒科及方劑學發展的影響。本書的編寫,旨在對學習和研討吳鞠通溫病學理論及臨床上診治溫熱病,研討吳鞠通的內科、婦科、兒科學術思想以及方劑學成就,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