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精神分析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故事中涵蓋憤怒、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適應性兒童、挑剔型父母、共謀、情商等心理學理論。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本書裡,河合隼雄由「我佛教徒?還是榮格分析師?」的自問開始,娓娓道出他與佛教相遇、拉扯的歷程。他比較了榮格所引用的《哲學家玫瑰園》和禪宗的《十牛圖》,勾勒東、西方人對於追求自性圓滿的觀點異同。他更透過神話、佛經深究日本人對於「我」這個概念的內涵,同時也看見治療關係雙方相互療癒、共同成長的本質,其犀利的洞見不僅呼應時勢,也早有宗教性的根源。

在東、西學的相互參照下,本書展現了一個東方人對人類心靈的獨特理解與慈悲關懷。本增訂版特別收錄兩篇文章,記錄了作者赴美發表「佛教與榮格」演講的歷程,也抒發了他對現代人喪失「宗教性」的擔憂。透過本書,我們不只見證東、西方思想交會、靈光閃現的時刻,也將反省面對生活的態度,重新思考「我是誰」。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厲鬼」是黑暗中最黑暗的部分,指涉人們所怖懼的情感,涵蓋死亡衝動、復仇心、破壞與凌虐,牽涉整個社群的情結,復原往往有賴於整體社會的進化。

◎「妖怪」象徵人類拒絕被「常理」所規範,怪異、反常的一切、反應某個或某群人的心理失衡,同時也說明了心靈的多樣化,個體化之路,就是面對內心妖怪之路。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婚」傳說蒐羅人與蟲魚鳥獸結為連理的故事,象徵著人對異物特質的吸納,說明人類的不足可藉由他者來得到補償,人的欠缺有賴萬物得到完整。

◎「冥戀」訴說人與鬼的相識交往,換句話說,是人與自己的陰影交涉,進而彼此接納的過程,著重那些我們抗拒的內在黑暗面整合。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認為,兒童文學不只是兒童讀物,也是大人讀物。兒童文學看似荒誕無稽,但比起技巧純熟的文藝作品,卻無疑更接近「靈魂的真實」。兒童文學中充滿了各種「不可思議」的元素,而且在故事中現實不是只有一種樣貌。例如時間可以穿梭往返、世界上存在著另一個「我」、人可以飛天下地、動物會說話…正是這超現實的特性,令故事打開了療癒的空間,讓小讀者、大讀者們在挫折時得到勇氣、在悲傷時得到扶持、在迷惘時得到啟發。

在本書中,作者透過豐富的文本,從《金銀島》、《愛麗絲夢遊仙境》到《小熊維尼》等多國兒童文學中,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一一解析這些「不可思議」的元素,到底是如何帶來了神奇的療癒魔力。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榮格理論來談童話,常常把我熟知的情節,轉譯成了另一種奇幻的心理世界。這次我還能同時看到夢、心靈彩繪的解析,真是非常期待。透過拼湊這些心靈碎片,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感謝作者群的努力,讓我邁向完整的旅程有了資糧。——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形」指的是人類由於特定原因變化為禽蟲魚獸,這個轉換過程往往伴隨痛苦,暗示著:成長難免帶著暴力的性質。

◎「狐仙」則是由狐狸幻化而成,美艷與俊秀的誘人男女,牠既是男女內在異性別的投射,迷惑著對愛迷惘的人們,也象徵人們面對親密關係的態度。

不論是妖怪、女鬼與狐仙,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指的無非是人們心靈的投影。

人心複雜難測,傳說也因此千奇百怪。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要將經驗到的事化做自己的一部分,必須將這些經驗組合進自己的世界觀中,也就是化為自己可以接受的故事。──河合隼雄

心理治療是一門無法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診斷的工作,它重視「人際關係」,是在關係的進展中,幫助人「創造他們的故事」。因此如果要理解「人」,「故事」顯然是一門顯學,而追溯久遠前的故事,更能看見人類上下千年的樣貌,獲得跨越時間、地域的洞察。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期,許多作品都對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思想有精彩深刻的描繪。本書將討論平安至鎌倉時代的多部經典,從中探索人類靈魂與意識的發展變遷,看見隱藏在故事中「貫穿古今」的奧祕: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幻文學並非逃避現實,
而是挑戰現實、直通內在。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異世界的殘酷與悲傷,卻是現代人心靈的恩寵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分析從來就不是乖乖躺臥於診療室內的思考體系,而是一種不安於室的活潑學問。佛洛依德援引希臘悲劇來形塑其核心概念『伊底帕斯情結』,又運用精神分析觀點詮釋達文西、易卜生、莎士比亞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此後精神分析界就以『應用精神分析』為名,論述診療室病患以外的各種現象。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發展精神分析在台灣的在地運動,從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聽到的素材: 動畫」出發,正如臺灣精神分析學會還是一個年輕的、正在起步的組織的發展歷程一樣,從我們熟悉並且感興趣的素材出發並且嘗試述說、書寫,也是精神分析對於自我本質探索的一種實踐。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去看電影,不是為了看真實的世界,而是要能看「補足這個世界不足」的另一個世界。當一個故事順利流傳下來,那是因為這個故事幫助我們活下來,因為我們在現實人生中的經歷不足以讓我們活下去,更因為我們渴望的正義、事實、同情與刺激,往往只能在想像的世界中獲得滿足。

─《電影的魔力》(The Power of Film)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樓夢》真作者是誰?什麼是紅樓夢的真意旨?這些問題歷來爭論不休。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又一力作,第一部分作者以夢為切入點,結合心理學分析,爬梳整理十余種紅樓作者論證,最終揭秘紅樓夢真作者——歷史人物朱允炆。本書第二部分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紅樓夢》中各類人物的性格命運,闡發《紅樓夢》的微言大義。全書以心理學為出發點,提供解讀紅樓的獨特視角。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早已遠離的挪威森林,
世界末日裡被獸運走的心,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精神分析鉅著《夢的解析》之後,佛洛依德又一震驚世人的臨床報告。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地選擇孤獨,或是全然地愛人和投入,兩者都是我們渴望的能力。
如何才能協調出既能愛人、又能獨立的適當距離?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圍繞在一起,為了取暖,牠們越來越靠近,可是太接近時會刺到對方,為了避免疼痛,又逐漸散開,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而再度冷得發抖,於是又慢慢靠近,這個過程循環幾次後,終於找到最舒適的距離,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刺痛彼此──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生活周遭,精神病患們被視為瘋子、不正常,或被綁起來打針吃藥,或被同情為一群大腦化學質失衡的人,從來沒有一個人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些病患的功能不佳,無法為自己辯駁,不但父母親和醫師不了解,旁人也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所受到的是這般對待;雖然現代醫療已人道許多,但仍缺乏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同理及了解,他們的心聲是:「我沒瘋,我真的沒瘋。」但真的沒有人可以懂,甚至有的病患在精神病院一待就是一輩子。目前社會看待精神分裂的觀點,成為在黑暗世界裡的這群人內心最深的痛。在本書裡,許醫師呼籲大家,應該視精神分裂為一種文化現象、精神現象,而非病態現象、不正常現象,而強迫投以藥物予以矯正;我們要教他們如何整合幻聽,了解其含意,認識及面對內在的次人格。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判斷術的秘密,成為商界的側寫師!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