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故事中涵蓋憤怒、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適應性兒童、挑剔型父母、共謀、情商等心理學理論。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目前分類:精神分析 (31)
- Jan 16 Thu 2025 16:1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Jan 04 Sat 2025 09:50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在東、西學的相互參照下,本書展現了一個東方人對人類心靈的獨特理解與慈悲關懷。本增訂版特別收錄兩篇文章,記錄了作者赴美發表「佛教與榮格」演講的歷程,也抒發了他對現代人喪失「宗教性」的擔憂。透過本書,我們不只見證東、西方思想交會、靈光閃現的時刻,也將反省面對生活的態度,重新思考「我是誰」。
- Nov 11 Fri 2022 14:01
傳說裡的心理學③厲鬼與妖怪
◎「妖怪」象徵人類拒絕被「常理」所規範,怪異、反常的一切、反應某個或某群人的心理失衡,同時也說明了心靈的多樣化,個體化之路,就是面對內心妖怪之路。
- Oct 04 Tue 2022 15:56
傳說裡的心理學②異婚與冥戀
◎「冥戀」訴說人與鬼的相識交往,換句話說,是人與自己的陰影交涉,進而彼此接納的過程,著重那些我們抗拒的內在黑暗面整合。
- Sep 24 Sat 2022 07:01
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
在本書中,作者透過豐富的文本,從《金銀島》、《愛麗絲夢遊仙境》到《小熊維尼》等多國兒童文學中,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一一解析這些「不可思議」的元素,到底是如何帶來了神奇的療癒魔力。
- Sep 22 Thu 2022 14:36
童話與夢境的療癒力量:心理師陪伴你從逆境中長出復原力的 23 個故事
- Sep 10 Sat 2022 10:23
傳說裡的心理學①變形與狐仙
◎「狐仙」則是由狐狸幻化而成,美艷與俊秀的誘人男女,牠既是男女內在異性別的投射,迷惑著對愛迷惘的人們,也象徵人們面對親密關係的態度。
不論是妖怪、女鬼與狐仙,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指的無非是人們心靈的投影。
- Mar 15 Fri 2019 16:25
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心理治療是一門無法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診斷的工作,它重視「人際關係」,是在關係的進展中,幫助人「創造他們的故事」。因此如果要理解「人」,「故事」顯然是一門顯學,而追溯久遠前的故事,更能看見人類上下千年的樣貌,獲得跨越時間、地域的洞察。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期,許多作品都對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思想有精彩深刻的描繪。本書將討論平安至鎌倉時代的多部經典,從中探索人類靈魂與意識的發展變遷,看見隱藏在故事中「貫穿古今」的奧祕:
- Dec 26 Wed 2018 16:02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奇幻文學並非逃避現實,
而是挑戰現實、直通內在。
- Dec 22 Sat 2018 11:04
民間故事啟示錄:解讀現代人的心理課題
來自異世界的殘酷與悲傷,卻是現代人心靈的恩寵
- Sep 01 Sat 2018 10:01
力比多對世界的吶喊
「精神分析從來就不是乖乖躺臥於診療室內的思考體系,而是一種不安於室的活潑學問。佛洛依德援引希臘悲劇來形塑其核心概念『伊底帕斯情結』,又運用精神分析觀點詮釋達文西、易卜生、莎士比亞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此後精神分析界就以『應用精神分析』為名,論述診療室病患以外的各種現象。
- Aug 09 Thu 2018 23:07
給孩子的夢想飛行器:宮崎駿與精神分析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發展精神分析在台灣的在地運動,從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聽到的素材: 動畫」出發,正如臺灣精神分析學會還是一個年輕的、正在起步的組織的發展歷程一樣,從我們熟悉並且感興趣的素材出發並且嘗試述說、書寫,也是精神分析對於自我本質探索的一種實踐。
- Aug 08 Wed 2018 14:58
在深夜的電影院遇見佛洛依德:電影與心理治療
人們去看電影,不是為了看真實的世界,而是要能看「補足這個世界不足」的另一個世界。當一個故事順利流傳下來,那是因為這個故事幫助我們活下來,因為我們在現實人生中的經歷不足以讓我們活下去,更因為我們渴望的正義、事實、同情與刺激,往往只能在想像的世界中獲得滿足。
─《電影的魔力》(The Power of Film)
- Apr 26 Wed 2017 21:45
紅樓夢圓:一個心理學家的紅學探秘
- Jan 24 Tue 2017 15:51
心的顏色和森林的歌:村上春樹與精神分析
愛情早已遠離的挪威森林,
世界末日裡被獸運走的心,
- Oct 22 Sat 2016 16:47
少女杜拉的故事:75位藝術大師與佛洛依德聯手窺視她的夢(三版)
繼精神分析鉅著《夢的解析》之後,佛洛依德又一震驚世人的臨床報告。
- Mar 08 Sun 2015 13:24
刺蝟的愛情:最動人心弦的心理治療故事
如何才能協調出既能愛人、又能獨立的適當距離?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圍繞在一起,為了取暖,牠們越來越靠近,可是太接近時會刺到對方,為了避免疼痛,又逐漸散開,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而再度冷得發抖,於是又慢慢靠近,這個過程循環幾次後,終於找到最舒適的距離,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刺痛彼此──
- Mar 02 Mon 2015 12:07
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 Mar 28 Fri 2014 19:43
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精神疾病的人格整合療法
在我們生活周遭,精神病患們被視為瘋子、不正常,或被綁起來打針吃藥,或被同情為一群大腦化學質失衡的人,從來沒有一個人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些病患的功能不佳,無法為自己辯駁,不但父母親和醫師不了解,旁人也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所受到的是這般對待;雖然現代醫療已人道許多,但仍缺乏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同理及了解,他們的心聲是:「我沒瘋,我真的沒瘋。」但真的沒有人可以懂,甚至有的病患在精神病院一待就是一輩子。目前社會看待精神分裂的觀點,成為在黑暗世界裡的這群人內心最深的痛。在本書裡,許醫師呼籲大家,應該視精神分裂為一種文化現象、精神現象,而非病態現象、不正常現象,而強迫投以藥物予以矯正;我們要教他們如何整合幻聽,了解其含意,認識及面對內在的次人格。
- Feb 05 Wed 2014 10:58
側寫師 2:最實用的判斷術
判斷術的秘密,成為商界的側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