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重大事件時,人們容易傾向「悲觀」並陷入一種「絕望」的狀態。但有些受創者不僅復原,還會比之前更好,他們不僅往前邁進,還以更精彩的方式超越過去的生活。這些「超越」自身復原能力,將個人遭遇的悲劇轉化成改變的動力,在最艱難的絕境「逆襲」的人,我們便稱之為「超凡適存者(supersurvivors)」。

  本書兩位作者以臨床心理學及諮商心理學專家的身分,訪問許多從重大創傷復原的人。透過許多研究與調查數據,指出促成超凡適存者的原因,跟一般大眾認知「不盡」相同,例如正向思考、社會陪伴、宗教信仰、信念以及寬恕……等。這些歷經生活重大轉折的超凡適存者,並非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堅強、正向。透過這些「超凡適存者」的故事,作者將帶領讀者們探索「受創」與「成功」之間不可思議的關聯。

  黑暗總會過去,黎明終會來臨。
  雅莎.麥芙拉納(Asha Mevlana)在被診斷出乳癌後,她積極接受治療並成功戰勝癌症。在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後,她發現自己的人生不一樣了!她想完成自己的「夢想」,因此她開始學習彈奏小提琴。在一點點小運氣加上本身的努力下,她獲得與許多知名音樂人合作的機會。除了與唱片公司簽約外,她也成功登上舞台,獲得美國《超級偶像》節目亞軍。創傷並沒有將她擊敗,反而讓她「不受拘束」敢做自己。也透過這些經歷她找到了一個「明確的」成功方向。


  認清現實,作好「最壞」準備。
  艾倫.洛克(Alan Lock)是一名職業軍人,但在被診斷出先天眼睛基因缺陷後,他不只失去了工作也失了視力。在此雙重打擊下,他決定面對現實,並在現有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當下」能夠完成的事物。最後他成功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第一位划船橫渡大西洋的盲人。創傷常會使我們放棄原本目標,但又會讓我們發現「全新」的方向,促使我們挑戰並完成夢想。

  相信沒有「不可能」。
  凱斯.普瑞迪(Casey Pieretti)是一位特技演員,他的人生遭遇兩次酒駕肇事事故,一次奪走他父親與哥哥的生命、一次奪走他的右腳小腿。兩次的意外促成他對自己生命的「樂觀」:認為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勇於嘗試各種極限運動,除了成功溜直排輪橫跨美國外,他也在眾多電影的危險場景中擔任要角。保持絕對樂觀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妄想,但只要「過份自信」和「堅忍不懈」就能讓夢想成真。

  逃避問題只會「否定」現實。
  二○○三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保羅.列克霍夫(Paul Rieckhoff)從戰場回來後,發現戰場上現況與社會大眾認知的有所不同。他向政府官員呼籲,希望能將戰爭的真實面傳達給社會大眾;而另外一位在戰場上痛失兒子的母親辛蒂.希恩(Cindy Sheehan)也以支持和平反戰的行動,呼籲政府結束戰爭,讓戰場上的青年返家。儘管現實生活中總有「難以接受」與「面對」的地方,但我們都有能力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

  社會支持具有「正向」助益。
  亞曼達.薇格爾(Amanda Wigal)在一場事故中腦部重創差點成為植物人。在清醒之後,她除了喪失部分記憶外,語言與思考能力也嚴重受損。但在母親及未婚夫不離不棄的陪伴下,她漸漸回復大腦功能並能獨立生活。她也憑著「毅力」讓一間原本屬於她卻瀕臨倒閉的公司,成功起死回生成為當地銷售前茅的公司。薇格爾發現不管周遭有多少人,都一定有兩個人永遠在她身邊。而「相信」有人會在身旁就是超凡適存者最大的祕訣之一。

  本書中的超凡適存者皆表示自己與其他尋常人「無異」。
  如果他人遭遇同樣的情況,
  也會做這樣的事──在自己被改變的人生中作出「最好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這些「選擇」讓他們得以超凡出眾,達成自己的目標。
  從每一位超凡適存者身上,
  我們知道帶著真摯希望勇於懷抱人生試煉是「可行」的,
  而這種希望深植在我們「面對人生困頓」的行為裡,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成為「超凡適存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