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是二十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一套歷史著作,因為淺顯易懂卻又見解深入,被推崇為「二十世紀的《史記》」、「評論人類文明的《離騷》」這部鉅著多達11卷,涵蓋了每個時代、從東方到西方各國的經濟、政治、宗教、文學、哲學、藝術、音樂等領域。

你當然沒有時間、甚至不可能看完這整套書 (世界文明史目前已沒有繁體中文版),但是你絕對可以很快讀完這套鉅著的最終結論──就是本書。

作者以哲學家的敏銳目光,在本書一開頭即點出:學歷史的人在完成研究工作後,通常得面對下面這個挑戰:

  ◎「研究歷史有何用處?只是聊些城邦興亡、理念的消長,並重述些君王崩殂的悲慘故事嗎?」對此,威爾.杜蘭指出:
  「比起那些很少看書、光聽街談巷議就自認對人性了解一二的人,你有沒有更透徹的領悟?你能否藉歷史燭照出現今的情勢?藉歷史之見做出更好的判斷及決策?進而預測人類未來的動向或一個國家未來的興衰?」

  ◎《世界文明史》原本不含本書,本來想寫十三卷,但在這本簡介兼結論寫完之後,威爾.杜蘭就此停筆,原因為何留給後人許多推測。
  威爾.杜蘭撰寫這套書的目的已經在這本「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充分表達了嗎?你必須自己來看看,這本書對於我們了解現今的世界,有多大功用:

  .地理是歷史之母:地質會影響歷史,但創造文明的是人類,不是地球。

  .誰生育率高,誰就寫歷史:知識份子是個別教育、機會與經驗的結果,沒有證據顯示這會經由基因來遺傳。

  .人性改變歷史,但歷史並未改變人性:看看叛變者,他們在成功之後,卻仍採取他們先前所譴責勢力的行事風格。

  .道德標準一直在變:好鬥、殘酷與貪得無厭,可能是人類興起的遺跡,而非墮落的汙點。

  .宗教是史冊裡的不死力量:只要貧窮存在一天,上帝就存在一天。

  .經濟幫我們看清歷史:所有經濟史其實是社會的緩慢心跳,財富集中是收縮,強制分配是舒張,在關鍵時刻,人們會立法重新分配財富,或來場革命導致均貧。

  .戰爭是歷史常態,和平不是:有些衝突根深蒂固,很難用協商解決。世界秩序靠的是某一強國的重大勝利。

本書由幾個主題──地球、生物、種族、人性、道德、宗教、經濟、政治、與戰爭──來探究歷史對人類天性、行為、及未來的看法。


  作者認為,面面俱到的觀點並不存在。畢竟我們無法全盤了解歷史,因此我們得有「歷史是片面」的認知,我們必須「暫且安於目前臆測」的態度;對於歷史,也該和科學、政治學、相對論和其他法則一樣, 這是一種必須抱持的人生態度。讀史,可以幫我們做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