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的課堂上,學生不再只是坐著聆聽老師講述哲學家的思想與理論,而是一起從事各種有趣的活動:她讓學生畫樹、模仿樹、移動桌椅想像成一座森林,去思考「我是誰」以及自己和環境的關係,就像進入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她藉由一條普通的彩繩,探討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一支手電筒和一間陰暗的教室,帶領學生進入柏拉圖著名的洞穴;一個謎樣的紅色行李箱為起點,前往烏托邦的旅程;又或者和學生一起挽起袖子建造一座花園,身體力行尼采的「鐵錘風哲學」;以及跟著馬基維利的狐智之道進入「拼碎紙活動」一同探討工作各種層面的意義……作者的教學,真正體現了羅馬哲學家塞內卡的名言:「哲學的教育不是通過語言,而是行為。」

閱讀本書就像上了十七堂有趣的哲學課,讓你大呼過癮,欲罷不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