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哲理小品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細細品讀《心的掙扎》,將使我們的心永遠年輕,永遠有愛,請讓我們成為自己願意的自己,自己喜歡的自己吧!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的是掙扎和矛盾,經過披荊斬棘,萬里跋涉,我們若有所悟,有時仍然迷惘疑惑。這是隱地在小說、評論、隨筆之外的另一種嘗試,也是他停筆兩年後所寫的一本人生小品集。他以敏銳的感覺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靈思,在簡短流利的文字中將豐富的人世體驗轉化成啟人深思的哲智之言。不愛思索人生,和經常思索人生的朋友,不妨一讀。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佩榮教授從求學階段即立定自己的選擇--「哲學」之路。在此領域吸收、學習、教授、分享,三十多年來深感最好的哲學思想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因此,他開始在生活中印證哲學,並融貫東西方哲學家與教育家的智慧。閱讀一句話,聆聽一首樂曲,觀看路上的行人,授課學生的反應,旅途中的心得等等,都是他體驗哲學的啟發。傅佩榮教授以輕鬆的心情,淺顯且道理清晰的文字,告訴現代人簡易可行的生活哲學,實踐它,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作者胡廷楣將圍棋當作研究社會的一個視窗,在對著名棋手的評論中,他很注意用大文化的觀念,對棋手進行研究,解剖出有思想性的東西來。例如對吳清源的評論,注重研究吳先生平衡的圍棋觀是怎樣來的;對常昊的評論,是在研究什麼是棋手需要的天才;而在寫武宮正樹時,思考的是棋手的創造和圍棋對棋手的制約。

作者將圍棋放到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中思考,使讀者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高的境界來理解圍棋、認識圍棋,並使棋迷能夠將棋盤前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結合在一起。由於是訪談,是暢所欲言,尤其還有圈外人的不拘一格的自由談。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終其一生的靈性思考,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也是對自我甚至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全書十二卷,剖析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闡釋了人的德行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等,表達了奧勒留身居宮廷與面對亂世的獨特感悟。《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該派里程碑式的作品。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緣中源先生所寫的這本《像哲學家一樣的生活》指出真正的哲學其實離我們很近,它既不是詭辯,也不是玄學,而是一種人生態度及智慧,這本書將一些哲學思維以寓言的方式表達,傳達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哲學,就像魚是生活在水中卻不知自己時刻離不開水一般,人也是時刻存活在哲學中。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作者許名奎,他將古代典籍中有關“忍”的格言、要訓和歷史典故搜集成冊,共100條,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方面,名為《勸忍百箴》,形成一個以忍為核心的理論及實踐體系。

而此書在每一條目後加編一個故事,使是書更具可讀性。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格拉底在書中對丹說過:「你如果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受苦;得到不想要的東西,也會受苦;就連得到你正好想要的東西,仍然會受苦,因為你無法永遠擁有它。」

我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觸,因為它為我最近八年來的生活做了一個最佳的註腳。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提供一小時接一小時的實況報導,告訴你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們,對於我們所做的每件事背後的意義都說過些什麼。在書中,你會看到盧克萊修向你解釋為什麼不要預作準備是比較好的,會聽到愛默生建議你該怎麼安排假期,從榮格那裡得到解夢的洞見,從彌爾那裡明瞭蹺班的念頭。

這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迷人探索,作者援用了文學、藝術、政治學和心理學,以風趣、親切又權威的筆調告訴我們,你的日常生活可以藉由思考這些全世界最有趣的想法,變得多麼不同。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本語錄體著作《易家之言》裏,所涉話題卻涵蓋了閱世、做人、道德、教育、觀念、制度、歷史、思想、言論、方法等十個方面,書中處處充滿著人生警語,調侃及諷刺的語調隨處可見,書中很多地方作者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