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之教授的《傷寒論博詁》,在自序中即對傷寒論的考究有所心得。不僅於因應西方醫學,在自序文中也寫道:“研究傷寒論,其首先所應討論之中心問題,厥為傷寒究竟為何等病?依先生自序云:撰用素問。考素問各論之與本編關係密切者,應為熱病論,而玉機真藏論之「今風寒之客於人也,令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一義,實為本論之中心關鍵所在。”由此即可看出王教授對於傷寒論之體悟,遠從《內經》、地域、歷史環境,到現代醫學的情況,能將其融會而一心之中。
王教授認為傷寒以六經名病,並分型,是遵照素問熱論的醫經傳統體系。而與內經是屬於生理學方面的六經,異其義趣。故熱論、傷寒論只以病字,而無經字之稱。其中教授認為太陽代表皮膚層;以陽明代表肌肉層;少陽代表體腔諸膜層;以之標示病灶之所在,及其病發之症候,但仍然為軀體層次之病。而三陰病機能衰沈,或為病毒浸潤內臟器官,其營運發生障礙。如太陰病為吸收功能之怠弛或障礙;少陰病為心衰弱,循環衰竭,或發生內臟之充血性炎症;厥陰病,為肝臟中毒,或肝功能衰沈,血醣凍結,熱量不輸。

可讀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經方理論
    全站熱搜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