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古代經典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關於時代,他說:「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人人都說好、點閱率高的,就是該追逐的嗎?大家都討厭的,那就該死嗎?
對於「眾好」或「眾惡」,或許你可以做個更有思考的人。
 
關於當下,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所有的時間不都該被虛擲,去活在當下,去做重要的、有價值的事,去跟你愛的人在一起;不要做那些做完了就沒用、你也根本不在乎的作業,不要修無聊的課,不要做浪費生命的事,因為你真的沒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費。
 
關於人生,他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要進的是你,要停下來的也是你;不能與不為,就是一念之間。而你,是最有力量的。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条課堂製作單位邀請了全中國研究國學最火紅的教授,分別講述歷史上12部傳世名作:
《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史記》《世說新語》《唐詩》《宋詞》《資治通鑑》《傳習錄》《紅樓夢》,不是摘錄文字片段,而是站在更高的人生視野上,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讀、如何欣賞、破解作者在字裡行間背後寄託的用意,每個單元都大受好評,每篇點閱率都破千萬。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醫出身、著迷精神分析等西方科學的王溢嘉,平反了年少時曾對孔子、《論語》的誤解,打破認為其過時、天真、不切實際的誤讀,以當今成為主流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角度,重新閱讀、理解與闡述《論語》。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生命相激盪,與現實相對應。薛仁明以淺顯直白的語言,多面向解讀《論語》,在孔子師生的對話間,一一尋找古人如何活得風光愉悅的奧義,再印證現代人怎樣才可以活出「樂以忘憂」的境界。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故事》
你看那些魚 莊子雖強詞奪理,卻表明了人生態度:我的人生與你無關。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故事》
做個男子漢 孟子說:“做個男子漢。”即使是齊宣王召見,孟子也要託病不見。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故事》(下)
老師好 孔子這個老師很可愛。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故事》(上)
同學們好 孔門弟子三千,優等生據說有七十二人。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讀《孟子》,《孟子》讀我,在生活中讀,因此也讀進了生活。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原名爲《孔學新語》,是南師懷瑾先生,在五○年代末期,對少數學子的講解整理而成。《論語》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典籍,南師幼年已經熟讀。及長,因遊心於佛道,且參究禪法有得,於再次重研儒學之卽,則另爲悟入儒學之精華所在。本書南師雖只講了《論語》二十篇中的六篇,但行文說法,不時流露禪風,更還原了孔子和弟子們活潑真誠的互動。期能爲年輕一代,略開易入之門。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裁的書,為孔子的門人弟子們,記述老師孔子的教學和解答問題等的記載,如果加以悉心體會,就會發現它的精神和體系自有條貫,並非次序紊亂――由〈學而〉開始,闡述為學的精神和宗旨;接著講〈為政〉,點出學問的致用;再以〈八佾〉為孔門維護文化的目的;〈里仁〉則為孔門學問的極致。此四篇開宗明義,已經把孔子學術思想的系統,很有條貫的述說出來。第五、六兩篇,〈公冶長〉與〈雍也〉,敘說孔門弟子的學術造詣與德業,各自顯出獨特的學養和見地,以此而見孔子學術精神體用的全貌。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的哲學觀點,在有無、高下、剛柔、強弱的二元對比中,多數人都求有求高、想剛想強,但老子卻把焦點放在反面,而且要從反面去實現正面。非常獨特的逆向辯證法,能賦予我們不一樣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經之路。以個人而言,「至善」是盡到與人相處時的職責。

儒家思想發韌於孔子,完成於孟子,應用於《大學》,結晶於《中庸》。在本書中,《大學》只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談的較多的是《中庸》。如果《大學》是大學生的教材,《中庸》就是研究生的讀本了。《中庸》的一開始就提及:「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話聚焦於人的生命原貌與人生正途。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性」是向善,將兩者連結在一起的是「明善」及「誠身」。《中庸》以此為出發點,進而把人類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個整體來思考,提出一系列讓人「心嚮往之」的論述,而人類在世間所能期望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很明顯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止於至善」。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思到了宋國,宋國的大夫樂朔和他談論學問之道,因話不投機,就叫人去圍攻他。事情被宋國的君侯知道了,親自救出了子思。子思很感慨的說:「文王困於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撰《中庸》四十九篇。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怎麼看待死亡?如何追求快樂?面對這些現代人常有的大哉問,孔子原來早有妙解。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輕學子對《論語》有種種疑惑時,傅佩榮打通中西哲學,帶入當代觀點,連結時事,見解清晰通透。他說回答不是結論,而是引發新問題的線索,在對話中激盪出新思維,讓真理越辯越明,印證《論語》為何能千年不墜,行諸四海而皆準。

全書按《論語》卷次順序講述,逐段解說,統合相關議題,將散列的章句加以貫穿,有條有理;並加入問答,交流互動中,讓學問更易吸收,深入人心。傅佩榮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深奧思想變得簡單明瞭,讓儒家經典變成一種生活哲學,傳承延續下去。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為南懷瑾講述《孟子》中的兩篇:〈滕文公〉和〈告子〉。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盡心篇〉是《孟子》七篇中最後一篇,也是孟子思想的精髓。其中闡述了不少孟子學說的要義。以仁道論說,孟子認為仁道即是人道,人道則以心為中心,故盡其心即是整個仁道的本質;談到性與命,則說命功是由修養可得,性功需要識見透澈,將性命雙修的道理解釋地十分具體;同時更強調了內聖外王的儒者思想。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儒家思想向來於以封建禮教為核心的西周文化備加推崇,認為這套思想是平治天下的基本原則,如果世局動盪不安,必然是由於人們棄絕封建禮教之故。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又名《道德經》,由前三十七章《道經》和後四十四章《德經》組成,共五千余言,相傳是先秦時期老子所著,是道家的主要經典。它率先提出了“道”這一最高的哲學概念,且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遺產,對中國的哲學、政治、文化等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它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本書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關于《老子》的講記。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老子》的內涵作了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淺出,明白通暢的特點。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使深奧的古籍通俗化,專門的學術大眾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書末還附有歷代《老子》研究書目。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