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理學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收錄了諮商心理師鐘穎在不同時期的講座內容,
從不同時代、地理情勢產生的在地傳說,透視臺灣集體潛意識轉變過程,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岸見一郎想透過本書探討「何謂公憤」。該憤怒的時候而沒有表達憤怒,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抱持公憤?他認為,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憤怒,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改變。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改變世界。他在書中強調,在這個蠻橫無理與營私舞弊到處蔓延的時代裡,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憤怒」,也就是「公憤」。公憤是對營私舞弊、侵害人類尊嚴的憤怒。當人們忘記這種憤怒時,世界上就會到處充斥營私舞弊的歪風。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所有的不安都來自對「未知」的徬徨,以及想要「掌控」事情的焦慮。我們為身體的病痛而不安,為他人的期待而不安,為社會的紛亂而不安,「無能為力」的恐懼讓人們的心變得傷痕累累,並造就了無數活著覺得不安的人。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與潛意識:
.《愛麗絲夢遊仙境》——童年的自我懷疑
隨愛麗絲跳下兔子洞,身體變得忽大忽小,思考在青少年這個令人困惑的階段裡,如何同時保有兒童的天真,又不畏懼面對真實世界的壓力?
.《湯姆的午夜花園》——成長之路的人際關係
湯姆接受了午夜鐘聲的邀約,離家進入花園,揭示孩子走出家園,進入社交圈的種種心境,面對繁複的人際關係,孩子如何有安全感地長大成人?

永恆少年:
.《小王子》——追求獨特的永恆少年
從走出自己的星球、離開狐狸的小王子,看到永恆少年重自由而輕責任,慣性逃避、活在想像之中的內在課題。
.《彼得潘》——拒絕長大的孩子
居住在永無島,討厭大人的彼得潘,象徵以輕視現實來迴避自身的平庸,社會適應不良的迷路之人。

書中也以《浦島太郎》、《桃太郎》兩相對比,探討「青少年的網路成癮/拒學問題

浦島太郎潛入龍宮,象徵不願脫離母親的孩子,也易在現實世界不戰而逃;
相對而言,桃太郎則是勇於離開父母,爭取自己的人生寶藏。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陰影
.《化身博士》——自我的分裂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對「情緒勒索」一詞大多不再陌生,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勒索你的往往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當對方的反應與我們的預期不符,放大的感受,錯誤的認知,在在扭曲強化了種種情緒。

印度哲學裡一直有理智的「認知─情緒─行動」人生輪觀點,因為理性的認知到事物與情緒的面貌,可以為我們的心帶來平靜與專注,幫助我們採取更貼近真實且有利於自己的行動。

複雜的人際問題,也能以印度哲學的思維來解決與回應,因為不論外在問題為何,我們都可以往內轉換想法,鬆綁被自己勒索的情緒、被自我綁架的認知,用更寬闊的觀點與心境,化解人生難題。

印度哲學的思維練習,不只是訓練我們保持理性,感到內在平靜,
也在於瓦解我們解決問題時會有的恐懼感受與諸多想像。
當我們能看出自己主觀認知上的錯誤,
對客觀現實有更貼近的認識,
就能戰勝人類天性之中思考節能又悲觀的本能,
從生存模式轉為真正自在的生活在這個世上。

本書揭示了從正常的感受,到扭曲的情緒之間,會經歷的三種歷程。

認知到這樣的過程,就像是為你和你的心提供了「你不需要這樣想」的靜心解方。

而印度哲學「如實」的思維練習,則從每一天遇到的問題開始,不再像過去一樣,以為自己一定得這樣想、那樣做,最終能讓你的思想更符合現實,遠離斷見與常見的認知陷阱。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幸的愛情故事為何如此受歡迎?婚姻為什麼會成為愛情的墳墓?為什麼不婚男女越來越多?愛一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該如何開始一段戀情?又該如何愛得不委屈、愛得幸福?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活在世上,需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住民」多少有點瞭解。──河合隼雄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真正的」朋友嗎?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世上存在著一種秩序,用「標籤」畫下我們之間的距離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什麼,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我的個性和其他人不一樣?是心智、靈魂,還是身體?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改變了生活型態,帶來了便利與效率,卻因此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不如以前緊密。人們缺乏交集,大城市裡充斥著冷漠與不信任,也更難交心。

「陌生」這一詞,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因為,就連「家庭」這樣應該親暱的團體裡,都出現「父母誤解子女」或「子女不懂父母」的聲音。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踐阿德勒心理學,讓人生再度為之一變!
  ◆人人都誤解了阿德勒。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本書中,作者舉出了日常生活裡,常令我們感到迷惘、困惑、煩惱的具體問題,並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當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改變了,就能為這些問題找到解決的線索。本書就是在向各位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看世界的方式」。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也擁有無人能懂的孤獨?
是否也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盡是無法言喻的疏離寂寞?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能夠因某個人而不同嗎?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能有多大?英雄造時勢,而英雄又是時勢所造。本書通過對一些中國歷史上有代表性人物的心理研究,分析了重要人物與時勢之間的交互作用。

閱讀本書使我們了解,在歷史的轉折點與歷史的延續時代,一些典型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書中對一些文化名人的心理分析,也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化的不同層面。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告訴你:覺得不安是因為壓抑了自己的個性,不承認內心的幼稚,去過大多數人正在過的生活,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是什麼。 害怕被別人拒絕而不斷主動釋出善意,覺得唯有自己對別人做出奉獻,自己才會被喜愛。然而,以鞠躬盡瘁的方式與人交往,其實是非常不幸的,老是在乎週遭眾人 的期待,只會導致真實的自我被壓抑。這樣的你,是不會感到快樂的,你的焦慮、壓抑、煩譟、無所適從,也都來源於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社會中人類的不安與壓力,已經超出可承受的範圍,很多人都患有所謂「微笑面具症候群」這種新型態的精神症狀,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中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守護自己的情感,不幸淪為生活的奴隸,「情感障礙」症狀嚴重。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本是人應該享有的權利,但在現代社會成了一種奢望。書裡引用世界名著的經典片段,深入淺出地說明人類擁有的種種情感,更透過〈哲學家的忠告〉毫不保留地建議讀者該如何去做,才能讓生活更滋潤。姜信珠相信,人類真正的自由,可以從肯定自己情感的過程中發現。做自己情感的主人,為自己的人生做主,這本書為我們找回生命的力量。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合別人對自己的期望,等於放棄自己的人生!

文章標籤

盧三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